91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91看书网 > 山河血 > 374.第374章 千年之问

374.第374章 千年之问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“为什么?”

“林县只有四十来万人,几十万亩地,一人也就一亩多地,即便是是修了渠,靠种地,老百姓也不见得能吃饱!”

孙富山看着专员,然后不无认真的说道。

“花一千万修一条渠,还不如花一千万办厂,办厂还有赢利,还可以再扩大,再投资,林县就那么些人,最多十年的功夫,工厂就能吸纳差不多一大半的人,一个工人可以养活一家人,到时候,自然问题也就解决了,”

在这一点上,孙富山到是和管明棠不谋而和,实际上,在离开林县时管明棠就给杨子泰布置了一个任务——适当移民,向外移民,并在公司于专区投资的十几家煤矿、铁矿中抽出了五千个指标给林县,而这些指标将用于安置最缺地区的百姓,帮助他们离开不再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。

移民,这是管明棠提出的解决林县问题的办法,至于林县用水的问题,还是留给未来去解决吧,相比于现在用一千万解决林县的农田灌溉问题,无论是从实用还是现实的角度,管明棠都更倾向于把这笔钱投资于工业,然后适当的迁移出部分林县的百姓,从而解决一部分人的吃饭问题。

“可,工厂也需要用水啊!吃饭也需要用水啊!”

管明棠适时的指出孙富山的这个方案中的不足之处。

“专员,林县的水再缺,也够炒菜吃饭的,只是种地要靠天,即便是现在把水渠修好了,水引进来了,几十年后,人口增加到一百万,到那时,一个人才几分地,即便是年年大丰收,人也一样饿肚皮,地少人多,靠地吃饭,总解决不了根本!”

在汽车的后座上,管明棠在一根接一根地烧着香烟,此时他的脑海中依然回响着孙富山的那句话。

“从春秋战国,到现在,都几千年了,还把眼睛盯在那一亩三分地上,能盯出来什么?”

无论如何,管明棠都没有想到,孙富山会讲出这么一番话,而更为重要的是,他直接道出了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——即便是现在解决了,将来依然要面对同样的问题。

就像现在的专区一样,通过灌溉系统的建立,使得今年专区百姓收入激增,而随着小麦以及棉花良种的推广,农村家庭收入将普遍增加数倍,看似稳妥的解决,但随着人口的增涨,未来依然需要面临一系列的问题——人口的增加导致人均土地的减少,从而导致农民收入的降低,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?

“通过不断的工业化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,通过将农业人口转变为工业人口,从而解决农村问题!”

无论是孙富山的建议,还是后世的实践经验,都一再说明着,工业化才是未来,而现在农村的衰败,在某种程度上,不正是因为中国落后的工业无法吸收农民富余劳动力吗?

在这一路上,管明棠的内心变得可谓是纠结非常,一方面,增加农民收入,从而确保农村稳定,这是即定的政策,而在另一方面,管明棠却又想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: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,会不会为专区的工业设下的一个“绊马索”?

比如在农村人口转化为工业人口的过程中,会不会导致农民专注于田地带来的收入,而不愿意进入工厂呢?

“仲民,我问你一个问题!”

专问的问题使得李直民微微一愣,他诧的说道:

“什么,这不太可能吧!一亩地的收入能有多少?一亩地顶破天了,也超过不了工人一个月的工资,而且,专员,现在专区的农民收入的确增加了,可是他们和工人远是无法相比的,即便是设在专区,拿着最低工资的工人,他们一个人的收入,一年也有两百多元……”

李直民的反对让管明棠又摇摇头,于心底否定了自己的看法。

“是啊,农民的收入还是无法同工人相比,一亩地就是种棉花,收成也不过只有……”

就在管明棠的心里冒出这么一个念头的时候,却又听李直民说道。

“不过如果家里的田地在三四十亩以上的话,相比于进工厂,他们也许更倾向于守在田里,毕竟现在种田的收成也不少……”

现在种田的收成也不少,家里要有几十亩田……李直民的话,让管明棠再一次皱紧了眉头,最后勉强笑了笑,然后他的内心却又有些无奈,李直民说的是事实,事实就是如此,土地的规模越大,收益越多,对于绝大多数“贫下中农而言”,或许,随着良种、化肥的推广,种地的收益增加数倍,他们的生活会因为收成的提高而有所改善,但想让他们达到“城里人”的生活水平,几乎没有任何可能。

“不过,至少,现在他们的生活,已经发生了改变!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